本文转自:天山网
(相关资料图)
2月19日,妈妈向来客展示马燕燕(右一)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。记者 刘一鸣 摄
天山网记者 刘一鸣
“想不到”这词,是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坎乡齐格勒克村村民谈起村干部马燕燕,用的高频词。“这丫头小时候连自理能力都没有,想不到现在这么有出息。挨家入户、宣传政策……不但不需要别人帮忙,还帮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。”村民正说着,30岁的马燕燕骑着电动三轮车赶来,她带着一脸微笑和村民打招呼,走得很稳,很快。
很难想象,眼前的姑娘曾经连自理能力都没有,直到9岁才学会走路的她,通过努力,极力克服疾病带来的不利影响,努力学习、积极工作,将一个个人生的不可能变为可能,用自己的经历和乐观的性格,影响着身边人。
“我不怕走得比别人慢,每一步走稳当就行。”2月19日,马燕燕对记者说。
“他们能行,我也行”
马燕燕没能像名字中蕴含的美好愿景那样,如燕子般自由自在地“飞翔”。
出生时,母亲难产,马燕燕在母体中缺氧,致小脑发育不良,语言与肢体协调能力受到影响。直到7岁那年,她扶着父亲为她做的学步车,才能踉跄走步。
7岁到9岁这两年时间,马燕燕只干了一件事——学走路。
“我想上学,我爸说可以,前提是我必须学会走路。”马燕燕说。虽然身体有诸多不便,但她从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。“他们能上学、能走路,我也能。”如今说起这话,马燕燕语气中仍有股不服输的劲儿。
对于腿部肌肉无力和肢体协调能力不足的马燕燕来说,走路这项对常人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技能,她却需付出比别人多千百倍的努力才能获得。一开始,推着学步车,走不到十米,她就会因肌肉发酸无力而跪倒在地,家人把她扶起来,她就再尝试,哪怕能多走一米,对那时的马燕燕来说,都是值得高兴三五天的事。
“那两年,我的腿上永远都有疤。刚好了结疤没两天,就又摔倒了,又流血。”回忆过去,马燕燕依旧乐观:“我没觉得有多苦,至少我会走了。”
扔掉学步车走出家里小院的那天,马燕燕笑了,妈妈却哭了。
在马燕燕的幼时记忆中,妈妈是严厉的。学会走路后,妈妈让她学刷碗、洗衣服、叠被子,为此还和父亲闹了矛盾。
“他俩吵架时,我听妈妈说,‘碗刷不干净我可以再刷,地扫不干净我也能再扫,我也心疼她,但我们有天不在了,她得独立生活啊’。”一向坚强乐观的马燕燕说到这时流下了眼泪。
被击倒过 但站起来了
10岁那年,马燕燕步入了心心念念的学校。家距离学校不过500多米距离,但马燕燕却要走近半小时。那时弟弟总陪在她身旁,小小的身躯背着两个书包,陪着姐姐一步一步慢慢走。
“印象里,再恶劣的天气情况她也没缺过课。”弟弟说,“她成绩也一直比我好。”
学习方面,马燕燕几乎没让父母操过心,学习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,直到高二那年一件事情的发生,让马燕燕第一次对自己“能不能行”产生了怀疑。
那年,学校里一位身体残疾的学长考上了大学,但后来却因生活无法自理,不得不放弃上学。
“这事对我打击很大。我身体情况比他好些,但我也害怕没有学校要我,我的年龄本来就比同年级的同学大很多。我那时候不想上了,我想出去开个店或者打工。”马燕燕说。
高考前,妈妈马雪芳解开了马燕燕的心结。
“我知道她压力很大,我告诉她结果不重要,但得去努力争取一下,不希望未来后悔。即便没考上,你想干什么,妈妈也尽全力支持你。”马雪芳说。
高考前的15天时间,马燕燕奋力一搏,将三模成绩提高了近200分。“但还是没上本科线,后来上了大专。现在想有些遗憾,但我不后悔。所有人都会有遗憾,会被击倒,但我站起来了。”马燕燕说。